为什么世界上最会收纳的是日本人?

2015-11-17 2,879 0

0 (1)

文/周强(微信公共号:周强笔记本)

东邻为鉴系列:

去过日本后,很多朋友常在饭局闲聊的时候问我:“你去了小日本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啊?”,而我的则回答:“就是‘小’日本啊。”的确啊,从飞机落地开始,机场小小的,宾馆房间小小的,景区小小的,街上跑的汽车小小的……你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缩小”的能力。

他们将大自然缩小到家庭庭院的日本庭园;将大树缩小移栽的盆景;把一大桌子饭菜缩小到小盒子里的便当;把立体声音响缩小到装在口袋里的“随身听”;把洋式长伞缩小成放在包里的折叠伞,还有将诗歌缩短至十七个字的俳句等等这些缩小的本领不胜枚举。

“缩小”是日本人性格中最为突出的特点,这一点和东亚的邻居,中国人、韩国人相比,尤为突出。这一论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韩国李御宁博士撰写的《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李御宁,1933年出生于韩国忠清南道,文学博士。曾任韩国第一任文化部长官,他深刻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的韩国文坛及社会,被誉为“东亚文化巨人”。

0 (3)

作者: [韩]李御宁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译者: 张乃丽
豆瓣评分: 7.2

《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成书于1982年,日本经济处在高速增长时期,当人们为日本成长为经济巨人赞叹不已、争相学习之时,时任梨花女子大学教授的李御宁教授就用自己独特的看问题的视角和分析问题的方法,透过日本社会中许多文化现象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并得出结论:以“缩小”意识为本性的日本人充分地发挥了他们这种本领,最终达到了“以小取胜”、“以优制胜”的目的。

为什么日本人如此喜欢把东西缩小呢?这个答案没有写在李御宁教授的这本书里,不过大多数都是从日本资源稀少物产不丰的角度来解释。而曾经做过日本水利建设官员的竹村公太郎,在他的《日本文明的谜底——藏在地形里的秘密》一书中从日本的山形地貌角度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0

作者: [日]竹村公太郎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藏在地形里的秘密
原作名: 日本史の謎は「地形」で解ける
译者: 谢跃
豆瓣评分: 8.1

书中引用了江户时代后期的浮世绘大师歌川广重《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作品,其中有一幅《日本桥·朝之景》,画中有诸侯列队一大早过日本桥的情景。彼时的日本,正处于德川幕府时代,各藩的诸侯需要每年前往江户替幕府将军执行政务一段时间,然后返回自己领土执行政务,史称“参觐交代”。这幅画中的人也许要从现在开始返回好几百公里外的领地去,大大小小的行李都需要走在前面的杂役担挑,在诸侯的队列中,没有搬运行李的牛车和马车。

为什么不选择马车驮运呢?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诸侯借参觐名义,出兵进攻,在1635年,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正式规定:诸侯参觐定例,不得二十骑以上集体行进。所以每年例行的参觐,大小诸侯只得沿着东海道步行往返。

0 (2)
图:歌川广重《东海道五十三次——日本桥·朝之景》

另一方面,其实日本人背负行李徒步旅行不仅仅因为江户时期的规定,更早的时候,他们也就是以这种方式出门,因为和其他地区的人们不同,日本列岛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高达67%,在仅剩下的狭小的平原,也大多河网密布,多为沼泽和湿地。

日本人古时候出行常常要翻山越岭、横渡河流,穿越沼泽,因为地形的原因无法使用牛和马作为运输工具,他们只好自己背行李,一步一步地长途跋涉。

持续走了很久的路到达旅馆入住的人们休息时,便会相互交流怎样才能把行李变轻的心得和办法。他们还会争着出点子想办法将行李变轻一些。发现了能把东西变小的方法的人得到了住在一起的人的赞同,就会成为大家夸赞的对象,而这些缩小的东西就会很快扩展到全日本。而那些不会把东西做小的人会被嘲笑笨手笨脚,不能把东西塞进行李袋的人也会被称作“不会塞的笨蛋”。

久而久之,日本人这种因背负行李徒步出行而生的缩小意识,甚至上升到作用于人们精神世界的美学意识层面。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之谜解开了,你也就不奇怪在日本为什么会流行着“小而美”的理念,为什么世界上就数日本人最会收纳了。(完)

文:周强 /

微信公众号:周强笔记本 (ID:zhouqiangnotes)

相关文章

日元贬值带来的经济警钟:中国会重蹈覆辙吗?
人生的选择如何定义我们现实的生活——《人生复本》推荐阅读
历史偶然:康熙红票背后的中国近代科学文化的抉择与歧途
汉武帝为何决意亲手杀子害妻?——《巫蛊乱长安》阅读推荐
如何从容面对死亡,实现自我救赎——《生命的礼物》阅读推荐
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该如何当好呢?——是枝裕和《如父如子》读书推荐

发布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