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读书日
四月是一年一度世界读书日的月份,这个月总要读几本有关阅读、书店相关的书,来应节日的景。
《总有好书店》
这本书的作者是杰夫·多伊奇,是被誉为“当代最好的独立书店”芝加哥神学院合作社书店的前负责人。所以由他来写一家好书店长什么样,再恰当不过了。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我希望好书店就像好生活或好社会一样,成为我们的志向。好书店有其独特之处;如若这个世界不再有书店,一种特别的存在方式也将随之消泯。”
这本书告诉我们:即使电子阅读、碎片阅读如此发达的时代,为什么书店还有存在的必要,书店又该如何更好地生存发展。这本书是写给所有书店老板、写给所有爱书之人的“穷查理宝典”。
《华氏451°》
这本书是美国科幻作家雷·布拉德伯里创作的反乌托邦文学的经典之作,描绘了一个压制思想自由的未来社会,消防员的职责不是灭火,而是焚烧书籍。
这部作品虽然出版于1953年,但书中神奇的预言了当今社会的种种现象。比如:小说中的人们沉浸在电视墙等虚拟娱乐中,缺乏深度思考和真实的情感交流。这与当今社会人们过度依赖电子设备、社交媒体,被大量碎片化信息和娱乐内容所淹没的现象相似。人们往往追求即时的满足和刺激,难以专注于深度阅读和思考,导致注意力分散,知识获取变得表面化。
还有,小说中的社会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来监控和控制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小说里强调物质消费和即时享受,人们追求各种新奇的商品和娱乐方式。你很难不相信,雷·布拉德伯里是不是家里有个水晶球,链接的是21世纪的摄像头。
消防员为什么要烧书?是因为人们在极权统治下,对书籍代表的知识和思想进行着无意识的毁灭,消防员们成为了扼杀文明的工具,而大众也沉浸在娱乐和虚假的快乐中,被控制着思想和行为。幸好有冒死藏书的教授,让主人公对社会产生了质疑和觉醒,故事的结尾是城市遭到战争的毁灭,主人公和一群同样热爱书籍、追求知识的流浪者,准备在废墟上重建一个尊重知识和思想自由的新社会。
这本书之所以能成为反乌托邦文学的经典,就是作者所传递的这个主旨:当权者可以烧毁书本,但无法焚烧人类对真理的本能渴望。
《偷书人》
这部小说是澳大利亚作家马库斯·苏萨克创作的二战题材小说,在纳粹统治下的德国小镇女孩在战火纷飞中不断偷书、读书,用文字的力量对抗纳粹的暴行和战争的残酷,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爱与温暖,与身边的人建立起深厚的情感。
为什么你需要读这本书?《偷书贼》既是一曲献给文字的赞歌,也是一部关于如何在绝境中保持人性的生存指南。它教会我们:
- 当外部世界崩塌时,内心的精神堡垒可以通过阅读重建
- 最黑暗的时刻,往往藏着人性最璀璨的光辉
-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人性的困境永恒相通
更详细的书评:在文明崩塌的时代,偷书贼才是真正的历史书写者
2.中美关系
四月还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开启贸易战2.0阶段的时刻。自从4月2日被他成为美国的“解放日”,向全世界打响了关税大战的第一枪起,担忧和批评弥漫了全球。不是天下没有新鲜事吗?此时此刻,我们能从历史中找到特朗普的行为参照吗。
《四处贩卖的贸易保护主义——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与大萧条》
这本书是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A·欧文所著,通过详实的历史档案和经济数据分析,解构了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这个20世纪最具争议性贸易政策,制定的过程、经济后果及其与大萧条的关系。
无论是1930年代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还是2025年特朗普2.0时代的开启的关税大战,其基因并非单纯的经济决策,而是政治游说与选举利益的产物,体现了美国贸易政策制定中“利益集团绑架国家理性”的典型困境。
站在“新铁幕”笼罩的今天重读本书,当特朗普再次祭起“美国优先”的大旗时,历史给的教训是: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终将反噬自身繁荣。
更详细的书评:从斯穆特-霍利到特朗普:政治分赃戴上了关税面具
《说不尽的外交》
这本书,时曾担任过我国驻美大使和外长的李肇星首部外交生涯回忆录。书中作者重点回忆了,中国和美、俄、法、英几个五常大国之间的外交风云,尤其是他在1998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驻美国大使期间,中美之间发生的几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件背后的故事。
1999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中,中美的外交博弈,以及迫使克林顿书面道歉的背后故事,到1999年的李登辉的所谓“两国论”导致的台海危机,再到2001年的南海撞机事件引起的轩然大波。中美之间的分歧和争议,虽然每隔一段时间就成为两国外交的热点和堵点,但那段时间,整体上国际关系是走向合作、开放的,所以才有1999年中美达成“入世协定”,这为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在2001年“911事件”后,中国第一时间支持美国的反恐事业,中美关系向务实合作转向,开启了一段蜜月期,为中国新世纪大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机遇。由此可见,中美之间,"合则两利、斗则俱伤"是有历史见证的。
这部作品不仅是外交内幕的“解密档案”,更是一部鲜活的外交实践指南。无论是对国际政治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还是希望了解中国外交智慧的职场人士,这本书都能以生动故事与深刻洞见,带你触摸大国关系的真实脉搏。
3.财富那点事
另外三本书,可以说都是和财富相关。一本是有关个人创业造富的传记《埃隆·马斯克传》,一本是理财守富的心得《投资中,我相信的事》,还有一个是关于宋朝表面繁荣富裕的真实成因的历史评述《大宋繁花》。
《埃隆·马斯克传》
本书作者艾萨克森耗是著名的传记作家,之前写过《乔布斯传》。给马斯克立传,他用时两年贴身跟访,采访300余人,以“不审稿”的承诺换取传主的真实袒露。他拒绝将马斯克简化为“创业大神”、“科技狂人”或“冷酷暴君”,而是像棱镜一样折射出人物的多面性:既是推动太空探索的梦想家,也是辱骂员工的独裁者;既是拯救特斯拉的救世主,也是情绪失控的争议源头。
沃尔特·艾萨克森想告诉我们的是,马斯克最厉害的从来不是造火箭,而是证明了——再小的个体,都能用“为什么不能”的思维,炸开生活的天花板。我们不需要成为他,只需要在996的地球上,偶尔抬头看看火星的方向,然后继续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过成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实验场”。
更详细的书评:棱镜下的埃隆·马斯克——天才和暴君的人性启示录
《投资中,我相信的事》
这本书是知名理财APP——有知有行的创始人孟岩个人微信公众号文章的集大成。内容是基于孟岩多年实践总结的财富管理指南,其核心亮点在于将投资理念与实操策略深度融合,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一套清晰、系统的解决方案。
这本书提到了“投资本质是认知变现”,投资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通过提升认知能力来实现财富增长。财富焦虑源于认知不足,而非资金不足。在市场恐慌时,利用坏消息作为买入优质资产的机会;而在市场狂热时,要保持冷静的心,“人多的地方绝不去扎堆赶热闹”,坚持逆向思维和长期主义,关注企业内在价值而非短期市场波动。
这本书还提到我们普通人的“四笔钱”资产配置模型:包括风险兜底(保险)、灵活开支(现金)、稳健增值(债券)和长期投资(权益),帮助投资者合理管理资金。以及通过实证数据和实践经验,为普通人提供通过投资指数基金等切实可行的投资策略,帮助普通投资者在资本市场获得合理收益。
如果你是个初级基金投资者,希望系统的了解下普通人如何进行投资理财,这本书以及孟岩的公众号是值得推荐的。
《大宋繁华:造极之世的表与里》
一个好的史学作家,除了有讲故事的能力和轻松易读的文风之外,必须要有属于独特的研究和写史的范式和框架。谌旭彬老师和他的《大宋繁华》就符合这样的要求。
繁华,是近些年认识两宋的新标签,而这表面繁华的真相是什么?
谌旭彬在《大宋繁华》中展现的史料分析,本质是将历史转化为理解现实的“认知工具”。其核心启示可概括为:
制度批判的自觉:任何时代都需追问“谁在定义繁荣,谁在承受代价”;
底层视角的情怀:政策设计必须回应“最沉默的大多数”;
历史祛魅的勇气:拒绝将过去浪漫化为逃避现实的乌托邦。
正如谌旭彬所言:“朝后看的目的绝不是要制造一个存在于昔日的美好幻象,而是要从那来路中看到经验与教训”。这种以史为鉴的清醒,正是当代社会穿越发展迷雾所需的智性之光。
更详细的书评:百万网友选出的史学作家眼中的大宋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