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健康寿命“储蓄”和“定投”——《超越百岁》阅读推荐

2025-05-21 87 0

为健康寿命“储蓄”和“定投”——《超越百岁》阅读推荐插图

我之前写过一篇博客《人生四大定投》,就提到我们熟知是基金等理财的定投,也要注意做健康的定投。最近看了著名的长寿专家彼得·阿提亚博士写的《超越百岁——长寿的科学与艺术》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观点:“像投资一样,力量训练也是累积性的,它的好处是复合性的。你在早期建立的储备越多,长期来看你的状况就会越好。”

《超越百岁》一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医学3.0”,并分析了影响人健康长寿的四大杀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兹海默),更吸引读者的是,作者还花了大量篇幅提出了以“百岁老人十项全能”等训练项目和目标为主的具体应对策略,包括运动、营养、睡眠和情绪管理四大方向的,既有理念又有实操,是值得一看再看的健康指导手册。

在理念上,除了前面提到的健康的定投思路之外,还有“医学3.0”和我们中医“治未病”是一个道理,它把健康管理从“病了再治”变成“防患于未然”,用数据预测风险,像给身体装了个预警雷达。

医学2.0​​是指19世纪后以循证医学为主导,通过抗生素、手术等治疗急性病和创伤,但对慢性病(如心脏病、糖尿病)效果有限,属于“事后补救”模式。而医学3.0​​则是针对现代人“带病生存”问题(如健康寿命比实际寿命短8-10年),强调​​预防优先​​和​​个性化健康管理​​,目标是缩短“边缘十年”(疾病缠身的晚年阶段)。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早有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把疾病分成三个层次,说“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老祖宗早就提到的理念,西医在健康管理的新阶段,也开始朝这个方向靠拢,殊途同归。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阿提亚博士提出的“医学3.0”的理念正确,东西方都能接受。

书中重点提到一个实操策略就是“运动是最强效的长寿药”。作者花了三章的篇幅仔细介绍了如何合理的运动,通过科学规划提升体能储备、预防疾病并延长健康寿命。

以下是书中运动建议的要点总结:

一、运动原则:以终为始的“百岁老人十项全能”
1. 目标导向:运动需围绕老年生活需求设计,例如“80岁能否独立完成徒步、搬运重物、防跌倒”等具体任务。书中提出“十项全能”标准,如:
• 连续快走45分钟(有氧耐力)

• 单腿站立穿袜子20秒(平衡力)

• 手提10公斤登机箱上下楼梯(肌肉力量)。

2. 功能优先:从“锻炼”升级为“生存技能训练”,注重实用性(如髋关节力量防跌倒、握力降低死亡率)。

二、四大核心训练框架
1. 有氧效率训练(Zone 2)
• 强度: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的70%-85%(如快走、骑行),能说话但不轻松的状态。

• 作用:提升线粒体代谢效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每周建议3小时以上。

2. 最大摄氧量训练(VO₂max)
• 方法: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如4分钟极限运动+4分钟休息,重复4-6组,每周1次。

• 意义:与长寿强相关,摄氧量每提升1ml/kg/min,痴呆风险降低13%。

3. 力量训练
• 重点:对抗肌肉流失(80岁肌肉量减少40%),推荐离心收缩训练(如慢速哑铃下放)。

• 目标:80岁仍能完成5次标准深蹲或硬拉自身体重50%。

4. 稳定性训练
• 内容:呼吸调控、单腿站立、脊柱控制等,预防跌倒(老年人跌倒风险降低7%/肌肉量增加1公斤)。

• 案例:书中“巴里起立”练习(单手从地面站起)是评估稳定性的关键动作。

三、分龄运动策略
• 40-60岁:侧重提升最大摄氧量和肌肉量,预防代谢疾病;

• 60-80岁:强化平衡与关节稳定性;

• 80岁后:低强度有氧维持心肺功能。

四、关键提醒
• 避免损伤:稳定性是基础,盲目高强度训练易受伤(书中以作者背部受伤为例)。

• 数据驱动:建议监测最大摄氧量、握力等指标,但可通过日常活动(如爬楼梯负重)替代专业测试。

以上这些运动的方法和建议,都不是短期任务,而是需要有计划的长期坚持改善身体机能,这又回到了本书倡导的另一个健康理念——为健康寿命“储蓄”和“定投”,你今天每一次快走和深蹲,都是在为80岁的惬意人生充值。

相关文章

好父亲的3把钥匙,藏在这只“知更鸟”里——《杀死一只知更鸟》阅读推荐
在文明崩塌的时代,偷书贼才是真正的历史书写者
百万网友选出的史学作家眼中的大宋繁华
从斯穆特-霍利到特朗普:政治分赃戴上了关税面具
棱镜下的埃隆·马斯克——天才和暴君的人性启示录
被豆瓣低估,一本写给书店的情书

发布评论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