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军商业日记:传统媒体如何做新媒体

2009-10-22 9,470 0

导言

传统媒体如何做新媒体,这是个国内媒体大佬们在各类论坛不断热烈讨论的话题,也是他们领导的传统媒体机构在尝试的。他们的观点与设想,比如跨媒体整合、探讨新旧媒体特质等等,有时很有启发,但一贯而言是大而空,空的方面类似于学院式的探讨;相应地,他们的新媒体实践,则大多也是大而空、策略失当,比如试图在网络复制传统媒体优势,并且技术落后(与互联网业内公司相比)导致即便战略是对的也无法实施。

国内传统媒体做新媒体的想法,大体上落在这样一个区域内:一端是在网络上复制自己作为传统媒体的品牌与信息采集优势,这就是学习纽约时报网站和华尔街日报网站;一端是试图建立一个独立的互联网平台,最形象的说法就是,比如说一家财经报纸试图复制新浪财经的成功,一家日报试图复制新浪新闻的成功,一家时尚杂志试图复制新浪女性频道。在当前Web2.0很热门的情况下,加入各种Web2.0元素比如博客、 SNS等等,实际上并没有离开这一区域。

这些思路的共同之处正是它们的致命缺陷,即“大而泛”。而“大而泛”正是传统媒体的典型思路,传统媒体只有覆盖面广、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才可能成功。但是,无论是复制纽约时报网站、还是复制新浪的某一频道,这一类思路注定要失败:纽约时报网站有先发优势,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从互联网热潮开始之初就逐渐积累;复制新浪某一频道的思路更加错的离谱,原因有:内容上有累积效应、整合必然超过个体;技术上,传统媒体技术实力不足;广告销售上,即便有新浪的流量,广告也很难销售出去。

那么,传统媒体做新媒体该如何做?我没有“大”的答案,接下来几天,我准备以四个例子来说明一种思路,这四个例子分别是,《纽约时报》的Dealbook、《华尔街日报》的AllThingD以及汤姆森的PEHUB、《商业周刊》的Company Insight Center。我认为这是一条值得尝试的道路,它们的共同点是:第一,都是小切入点,极度专注,满足某一很小的方面的需求;第二,是跨媒体产品,利用了各种媒介的特性;第三,都是传统媒体原来所覆盖领域的某一细部的深度延伸。

不管怎样,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传统媒体做新媒体,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摒弃大而广的思路,转而选择小而深入的分众化思路。

传统媒体如何做新媒体之DealBook

被视为主流新闻源的纽约时报网站是传统媒体在网络上三大成功案例之一,其他两个是专注财经的、收费的华尔街日报网站,和专注公司报道和技术产业的商业周刊网站。

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先行者已经在细部深入下去,提供全新的媒体产品,纽约时报于2006年3月推出的 DealBook即是一例。这是一项新的在线财经新闻服务,即时报道华尔街新闻和金融新闻。它的网页标题为“合并,收购,风险投资,对冲基金”,这清楚地界定了它的报道领域。

这项服务是由原有的有16万订户的每日电子邮件新闻通讯DealBook(始于2001年)发展而来,现在包括三项服务:DealBook在线报道;DealBook电子邮件新闻通讯;每周日刊登于《纽约时报》的DealBook专栏。

DealBook由纽约时报首席并购记者Andrew Ross Sorkin主编。每周日的专栏即由他撰写,为关于某一特定话题或金融新闻趋势的观点。

沃顿知识在线的文章这样评述DealBook:“虽然很多人访问《纽约时报》的网站是为了阅读其关于国际新闻的重点报道,但网站重点面向有利可图的小众市场,这点也增加了网站的吸引力。网站一些新内容把迎合广告商需求也考虑在内。”

《纽约时报》通常并非并购新闻的首要新闻源,Andrew Ross Sorkin的专栏有影响力,但也可能不是这一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现在,这个极度专注的DealBook增强了纽约时报在这一领域的报道实力。而如果不借助网络媒介,即便招聘更多的记者也难达到现在的效果。

DealBook的网络内容,也为周日刊出的专栏吸引一大群读者,增加了它的影响力。这个周日专栏,也暗示传统媒体在未来的出路,只把那些最有价值的新闻和观点印刷出来。

DealBook:http://nytimes.com/dealbook

?传统媒体如何做新媒体之AllThingsD

《华尔街日报》的AllThingsD很多人应该熟悉,上个月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的历史性会面,正是在著名的“D: All Things Digital”会议上。All Things Digital(www.allthingsD.com)是这一会议的延伸。5月,《华尔街日报》发布这一网站,“为读者呈现科技、互联网和媒体领域的新闻、分析和观点。”

昨日提到,《纽约时报》通过DealBook加强对金融市场的报道,AllThingsD则是《华尔街日报》在通过新媒介加强对技术产业的报道。

AllThingsD由《华尔街日报》的著名科技专栏作家“莫博士”和另一知名技术产业记者Kara Swisher担任联合执行主编,并邀请科技新闻博客“早安硅谷”(Good Morning Silicon Valley)的前撰稿人John Paczkowski担任All Things Digital网站的高级新闻编辑。

AllThingD的其他特点有:它包括每日一些更新的视频内容;它邀请来自“D”交流圈和科技及媒体圈人士撰写特约博客。

AllThingsD是跨媒介的:它包括在网站上出版的博客、视频、专栏及客座观点;也包括在《华尔街日报》印刷版刊出的个人科技专栏、“莫博士信箱”和Mossberg Solution专栏等;还包括每年举行的D会议,华尔街日报新闻稿称它是“科技和媒体业的领衔会议”。

对AllthingsD网站上的媒体内容,莫博士说,“我们会恪守最佳主流媒体的新闻标准,并将展示最佳新媒体的新思想和敏锐度。”

对AllThingsD,新浪科技主编曹增辉有一段精彩评点:道琼斯的这个动作印证了我最近一年多时间的一个想法,随着IT专业新闻报道的不断深入,大而全的宽泛网络报道将不再会是科技报道的重心。更专注的、更高质量的报道内容将占去读者阅读的更多时间。实际上,是读者的需求变得更精准,他们需要提高阅读的性
价比,需要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更高效、更有价值的阅读上。同时,“精英编辑”的概念将得到强化, blogger成了催化剂。

D: All Things Digital(AllthingsD) http://www.allthingsd.com

点此在新窗口中查看原始图片

传统媒体如何做新媒体之peHUB

peHUB(Private Equity Hub)是金融资讯机构汤姆森金融(Thomson Financial)提供的网络服务,是在一般的金融资讯服务之外针对私募股权这一领域的报道+社区型产品。它意在为私募股权的相关者(包括VC、收购专家、律师、银行家、企业家、学习PE的MBA学生等)提供一个交互的论坛。它的使命非常简单明了:通过提供来自同行、关于同行的新闻与观点,来帮你把工作做好。

peHUB开始于2006年11月,由原先的PE Week Wire这一每日电子邮件新闻通讯发展而来。peHUB现在包括:Editorial Blog,由peHUB编辑团队撰写的市场分析;Vox Populi,客座blog;NewsWire,新闻;Career,PE领域的求职服务等。

peHUB由Dan Primack主编,他同时主编PE Week Wire,他是汤姆森金融的editor-at-large。peHUB的内容还来自于汤姆森金融的其他PE相关出版物,包括Buyouts Magazine (www.buyoutsnews.com), Private Equity Week (www.pewnews.com) and the Venture Capital Journal (www.vcjnews.com)。

汤姆森金融提供一系列PE方面的资讯服务,peHUB可视为以新媒介提供的服务入口和社区,以吸引业内人士采用它的更为专业的服务。HUB(毂、网络中心)这个名字很恰当地反应了peHUB的角色。汤姆森金融的PE服务介绍见链接(Thomson Private Equity)。

peHUB: http://www.pehub.com/

点此在新窗口中查看原始图片

方军商业日记 2007年6月29日
传统媒体如何做新媒体之Company Insight Center

《商业周刊》是最重要的公司报道杂志,商业周刊在线也是由传统媒体运作的最成功网络新闻服务之一。 2007年5月,《商业周刊》以数据库的方式大大扩充它提供的公司资讯,这一服务就是“Company Insight Center”,宣称提供最大的免费公司数据,现包括42000家公开上市、322000家私人公司的信息。这一服务是联合金融资讯服务商标准普尔的 CapitalIQ共同推出的。

简单地看,这一服务与Yahoo! Finance和Google Finance的差别在于,它能够把公司数据和商业周刊的报道联系起来。优势并不限于此,比如,它为每家公司提供包括33页的数据与信息,《商业周刊》为信息做了更好的整合和呈现。

Company Insight Center包括三类页面:Snapshot,People,Charts。

当然,我们可以说这类信息在市场上已经公开,也已有其他提供商,但商业周刊的这个服务依然有机会获得一席之地:第一,它把过去要通过专业服务获得的信息公开化,并重建信息之间的联系;第二,它采用了创新的呈现形式,并且显然准备继续创新下去;第三,这一数据可以与商业周刊的报道联系起来,同时在数据和报道两方面都增加了价值。

因此,《商业周刊》这一服务对传统媒体做新媒体的启发在于,一家以报道为主的媒体机构,通过联合专业数据机构,将数据与报道相联,在呈现形式上创新,为受众提供更深入的、结构化的信息。

Company Insight Center
http://investing.businessweek.com/

点此在新窗口中查看原始图片

总结

总结

第一,现在的媒体架构下,如果在新媒体业务的设计中,没有设计好是做大而泛,还是专而深。那么,任何理性的具体操作者都会选择前者,因为同样都看不到短期收入,做大规模、多花钱,是再理性不过的选择,虽然这个理性,对于整个媒体机构而言,是个糟糕的选择。

第二,专而深的道路,也尚待被证明。在美国媒体市场是如此,在中国更是如此,传统媒体在新媒体业务上获得收入,很难。并且,在WSJ和NYT的案例中看到的,新媒介成为对传统媒介的扩充,在中国也看不到。这和整体媒体市场有关,也和中国的媒体机构对新媒体的理解深度有关。

第三,这一系列文章,只是探讨极其狭义的“新媒体”,即作为资讯的新媒体,实际上,如果扩充出去,新媒体在中国成功的多了,只说专业的例子,中华英才网和搜房网就是绝好的例子。它们的资讯背后,是大量的服务客户的人,人数多得让人难以置信。(换一个角度看它们的成功,也可以说,新媒体的成功,在于不把自己视为媒体。)

相关文章

不要有景无情,要寄景于情。短视频这么拍,好地方怎能不出圈!
洽洽嗑瓜子但不吃大赛创意爆棚,揭秘三大策划秘籍如何让品牌活动火遍全网?
百场文旅实践启示:互联网思维如何锻造独具魅力的和美乡村IP
老板IP崛起!科技企业如何玩转新媒体时代?
科技宣传三大“痛点”,你的企业是否也感同身受?
参观了一百家科技企业后,发现共同的问题竟然是这个!

发布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