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一季度阅读总结:人生最大的资产就是希望

2024-04-01 505 0

2024年第一季度,我读完了14本书,赶上春节,2月份多看了几本,这些书涵盖了历史、小说、传记、财经、社科等多元领域的佳作,以下是对这一季度阅读历程的详细回顾与感悟。

先说说4本历史书。

有2本是最近比较喜欢的一类题材——帝国为什么衰落。《盛世的崩塌》则聚焦于盛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通过详实的史料分析,揭示了军事、财政、文化等多重因素如何共同导致了一个强大帝国的内耗与衰落,警示我们在繁荣背后,需警惕过度折腾可能导致的潜在危机。《王朝的余晖》则以淮军为切入点,细腻剖析了晚清政治军事格局,使我得以窥见近代中国转型期的复杂社会生态与历史变迁。之前读过樊树志的《崇祯传》也属于这个角度的历史书,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余下2本,一本是《敦煌大历史》,是一位90后,敦煌石窟守窟人写就的贯穿上下5000年的敦煌史,通读下来我觉得给我印象最深的点,一部敦煌史,起于避乱,兴于贸易,衰于战祸,循环往复,而其中人或许可以时代弄潮,却无法逆转这往复定数。另一本《史记的读法》作为《史记》的入门读本,是通向这部煌煌巨著的先导书。

再说说4本传记。

这四本传记都是我特别喜欢的个人史,尤其是历史大洪流下的小人物传史,能够很接地气的勾勒出属于当时代最生动的烟火气和沧桑感。《素锦的香港往事》通过482封信件,勾勒出香港与上海普通家庭二十年的生活变迁,不仅呈现了个体生命的曲折与坚韧,也折射出两地社会经济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我的母亲做保洁》这本书初看作者与母亲彼此的再了解,看完才发现作者是以自己母亲的亲历,来描写大城市的边缘职业,作者写这群人的命运“无可奈何”,何尝不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还能怎样”呢?

余下2本,《我是落花生的女儿》和《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都是名人的回忆录,而且还都是民国到新中国这段近代史的,他们的回忆是“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最好的注解。

还有2本算是个人传记的社科类书籍。

《我在北京送快递》和《东京八平米》,放在一起看,正好是两个超大现代化都市里的底层民众的生活日常,世界足够大,也足够包容,无论是工作的曲折,还是居住的逼仄,人生最大的资产就是希望。所以,就带着问题上路吧,就带带着希望改变吧。

3本财经类的书籍。

《钱从哪里来5》与《长安居 大不易》分别以当代视角与古人的生活情境,探讨了财富的生成机制与购房压力这一古今共通的社会议题。香帅的随笔集以热点财经话题为引,提供了对当下经济现象的快速解读与独到见解;而后者则通过对古代房产市场的剖析,展现了房奴现象早已有之。《芯片战争》是股市中芯片概念被炒得火热时翻看的,也是我极力推荐给孩子阅读的一本科技史,只是近期的部分过于简单了,当然为了出版,翻译也删减了一部分内容。

最后隆重推荐1本小说。

《在森崎书店的日子》是微信读书首页随机推荐给我的,谁知道一看就深陷其中,行文好读又给人启发,一看译者竟是《解忧杂货店》的译者,难怪文笔和风细雨,情节却很引人入胜。一个以书店为背景,写得是用思念来“治愈”人的故事。看完后我甚至在微信读书里建了一个有关书店故事的书单,上头了。

一季度的这14本书,豆瓣平均评分高达8.3分,显示出它们在内容质量、可读性与深度上的卓越表现。每本书都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不同的历史面貌、人生境遇与社会现实。

相关文章

日元贬值带来的经济警钟:中国会重蹈覆辙吗?
人生的选择如何定义我们现实的生活——《人生复本》推荐阅读
历史偶然:康熙红票背后的中国近代科学文化的抉择与歧途
汉武帝为何决意亲手杀子害妻?——《巫蛊乱长安》阅读推荐
如何从容面对死亡,实现自我救赎——《生命的礼物》阅读推荐
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该如何当好呢?——是枝裕和《如父如子》读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