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小红书的《种草》种草了!

2025-02-11 150 0

我被小红书的《种草》种草了!插图

明知道这是一本平台商业化策略的说明书,我还是推荐你阅读它;明知道这本书里的案例品牌大多数产品周期就两三年,我还是推荐你阅读它;明知道书中的营销方法论会随着平台机制的改变而失效,我还是推荐你阅读它。

我推荐的这本书是小红书官方出版的《种草》,我推荐它不仅仅是因为书中用40多个实操案例,对“种草”这个互联网营销方法进行系统解读。更是因为在AI能1分钟生成100篇小红书种草稿的2025年,这本书反而让品牌不要高高在上,而是要走进用户的厨房、化妆台和深夜emo时刻,陪伴用户养育孩子、夜骑练瑜伽和旅行打卡——因为能种进人心的内容,永远诞生于“人对人的理解”,而非“机器对数据的模仿”。

这种起源于共情,表现为互动,立足于体验,回归到信任,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营销策略,就是小红书的“种草”营销,也是“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所说的,在当今数字经济大背景下,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人本营销(Human to Human,H2H)时代。

种草不是算法游戏,而是以人为本。

当大家都在用AI抓热点、仿爆款,迎合算法做品牌时,这本书复盘了小红书6年种草实战经验,用40+企业案例证明:能让人主动传播的内容,往往诞生于那些 “用户半夜睡不着时刷手机的真实痛点” 。比如某母婴品牌发现妈妈们真正焦虑的不是纸尿裤吸水量,而是“独自带娃的孤独感”,一句“这片尿布能让你多睡2小时”直接引爆社群。

种草的底层心法,就是品牌在互联网社交平台的语境下,不断重复捕捉、理解、放大、激发的工作流程,帮助用户从“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实现品牌和用户的双向奔赴。真正的用户粘性,藏在平台算法抓不到的以人为本里。

不是KOL过时了,是KOC进化了。

当行业疯狂追逐头部网红,导致他们价格越来越贵,效果却难以稳定时,书里揭密:“让普通人被看见”​,是小红书平台的分发算法原则。平台将90%的流量给到了普通用户笔记,小红书爆款笔记70%的转发来自普通人的帖子。书中建议品牌要仔细筛选博主,像间谍一样,看他们历史上的笔记,看她早起怎么送孩子、平常会去哪里玩,在大量的观察后,就能理解这个博主在怎么生活。选择合适的博主后,让他们用最真实的体验帖撕开流量口子——比如都市女白领的独居生活引爆“小度添添闺蜜机”;下班后的微醺感觉让便利店里的小酒和各种饮料调制成鸡尾酒成了新时尚。

拜互联网技术发展所赐,消费者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智、主动和有辨别力,愿意“发”,善于“秀”。同时各种拍照、剪辑的App,让用户更方便“晒”,分享的内容越来越专业和实用,买家秀水平已经不低于卖家秀了,以至于78%的用户在做消费决策时,更偏向于参考其他普通用户的内容。

种草的反义词不是拔草,是扎根。

网上到处都是教你7天打造爆款的短视频,而这本书却提出 “慢营销” 。比如Babycare在小红书发布育儿知识、产品使用场景等内容;专门做一个不卖货的直播间,只聊育儿知识;为用户提供24小时在线、可以随时咨询育儿问题的客服。这些 “慢营销”吸引妈妈群体互动,用户不仅购买产品(拔草),还主动分享育儿经验,形成“晒草”内容,反哺品牌内容池,影响更多的用户。“拔草”可能终结于一次交易,但“扎根”通过持续内容和服务,会使用户从消费者转化为品牌传播者。

如果你仅仅关注的效果是销量的变化,那么种草可能会显得更慢,而让用户从初尝品牌,到信任品牌,这个周期会因为越来越聪明的消费者变得长起来了。不过,所有快的事很少成为护城河。当你决定种草时,用户的口碑、累积的内容,都会成为提高营销效率的护城河,都会让你的品牌扎根在消费者的心中。

另外,我被《种草》种草了!读这本书的时候,小红书官方还发起了“小红书种草学”全国万人读书会活动,通过社群共读,吸引更多对种草营销感兴趣的人,让他们成为小红书商业模式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不得不说,小红书把种草玩得溜溜的!

我被小红书的《种草》种草了!插图1

相关文章

被豆瓣低估,一本写给书店的情书
破碎的铜像与迷失的自由——一个阿尔巴尼亚少女的回忆录
豆瓣9.1神作:揭秘元朝98年国运里的鲜为人知——《元朝理财记》阅读推荐
必上2025年度图书榜的比尔·盖茨自传《源代码》,抓紧读!
《编舟记》中的职场禅意与治愈力量
失败了多少次后,才有了今天的英伟达?——《黄仁勋:英伟达之芯》推荐阅读

发布评论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