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告诉我,如果想做大,一定要走日报加周报的模式,当然做大是指发行量、广告量以及影响力。而且告诉我很多很有道理的理由,比如,日报在终端的声音很大,很容易就会起势,而周报可以应为深耕细作的深度报道,提升媒体专业形象以及知名度,有了这些,讨好了读者,增加了发行量,何愁不来广告主?于是,我们也认为这是对的,于是好象很巧合的出现了《合肥晚报》的《逍遥津》、《安徽商报》的《橙周刊》等等,而单一的周报们好象是在痛苦的寻找着下一步的出路……比如广电报、文摘周刊。
周报真的被大家遗忘了,好象发行一百万份的《安徽广播电视报》已经是LONG,LONG AGO的事情了,而《文摘周刊》也只是默守这那一片田,老实巴交的活着。至于大大小小的行业周报,肯定也是在不景气中苟延残喘着……
然而,2003年合肥报业大战中,除了上半年商报的2毛低价策略外,真正意义上的黑马确是周报,比如《橙周刊》、比如《安徽广播电视报》。
同盟里讨论橙周刊的已经很多,但是好象关注《安徽广播电视报》的不是很多,除去大家对《广电报》的品类的排斥,估计还有一点就是对周报的“刈稀”(不屑一顾)。细细说说《安徽广播电视报》这一段时间的举措,我想我告诉大家《安徽广播电视报》的零售量2个月增长了3倍多,就不足为奇了。
1、定位策略的改变以及强化——橙色新闻纸的不认可加上高端消费人群的定位,使得一张本是寻常老百姓家的消遣物,斗身变成了希望成为城市新贵们的时尚手册,于是灰姑娘的故事没有上演,反倒落得个两头都不认的怪东西。于是5月份,报纸痛定思痛,还是回到广大人民群众中,老老实实的做普通大众的消遣物,并且比以前给大家的更实惠,加版、降价;报纸内容本地化、生活化、娱乐化。
2、报纸发行渠道的建设
3、传播的优势
安徽的周报不仅仅只有《安徽广播电视报》一个,思考周报如何生存下去的也不仅仅只有《安徽广播电视报》一家,但是在日益残酷的报业大战中,本就根据很浅的周报们如果再不做点什么,那么等待着的只有被时常给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