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炒作这档子事:找什么料炒?

2008-02-02 3,145 1

最近合肥的互联网社区顺应大潮流,流行炒作了关于“三小”的事情,最早是1月19日在合肥团购网,网名叫“鼠尾草”的网友发了一篇《我的名字是弱者》的文章。文章详细的描写了因丈夫婚外恋而离婚的全过程。原本是一件在当下社会比较稀疏平常的离婚事件(原谅我的见怪不怪,就事论事),却迅速在网络上火了起来,吸引了20多万次点击和两千多次讨论。合肥团购网的CEO杨书军在沙龙两周年庆生会上和我聊起这个事情,正是他们在背后推动这个事件的论坛炒作,尽管用杨总的话说,他们只是简单的加了“精”。

2周后在回顾这件网络事件的起始回转籍没,你会发现,这件事情,火起来的很快,但是沉寂的也很快。如何去评价这个网络事件的炒作呢?如果从短期内看,因为“合肥小三”事件给合肥团购网带来了20%的访问增长;从长期看,因为后续炒作没有跟上,据介绍因为一些网友过激言语,此话题还被暂时关闭起来,再加上过年是传统的互联网访问淡季,导致这个事件沉寂的很快,短短2周效果已经结束,合肥团购网的访问量也恢复了正常。

因此毋庸置疑,原本“合肥小三”事件从纯网络推广角度来说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去挖掘,当然也可以从新闻事件的角度把话题新闻做的更深更透,从而把访问量上的量变变成质变。

“合肥小三”这个话题为什么能炒起来?

首先,从大的社会环境来说(这决定了社会热点话题)

1、一个重要因素是前期的“史上最牛小三”事件聚化了“小三”这个新名词,在天涯等社区长达数月的炒作,让大家把关注点一直落脚在第三者的话题上;

2、年尾的胡某因为第三者大闹央视奥运频道更名发布会现场的事件因为名人效应,更加强化了第三者话题的热度;

3、当合肥小三事件发生的时候,网络上正在热炒因第三者而自杀的姜岩事件

以上几个事件所造成的大环境,使得“鼠尾草”——《我的名字叫弱者》帖子一出,立即得到了大多数网友的响应,第三者话题真热的时候,“合肥小三”事件想不火都难。

其次,从“合肥小三”事件本身的参与者来说(这决定了事件本身的质量)

洋洋洒洒近万字的《我的名字叫弱者》帖子,文笔细腻,笔触流畅,声情并茂的描写了一个女性弱者的悲情遭遇,很完整的告诉了受众这样的一个情况;再加上很多网友自发的跟进,刨根问底的利用人肉搜索引擎来丰富“合肥小三”事件的完整性。使得所有阅读者很容易就被感染,参与其中。

第三,上面说的2点都是表面因素。从一般范畴上讲到底什么话题适合炒作?

炒作是让更大多数的人知道并跟风某件事情,既然是更大层面的受众需求的满足,那么就必须从最基础的需求满足起,只有这样,才能照顾到更广的面。什么需求是所有人(大多数人)需求的呢?——生理需求!即热点、问题、搞笑、娱乐、隐私、惊悚、丑闻、犯罪、色情、暴力等抓人眼球的话题。所以从木子美、到芙蓉姐姐、到小三、再到这两天火爆的“陈冠希色情照片事件”都满足大多数人们的对资讯的生理需求。

今天先写到这里,晚上新闻部聚会,有时间接着和大家探讨“如何进行网络推广和炒作”。

(强烈注明:本文就事论事,讨论网络推广专业问题,不讨论事件本身的社会道德范畴)

相关文章

企业老板要做个人IP,只选视频号!
今年的年度好书已来——2025年2月读书报告
平凡人日复一日的较真,本就是奇迹——2025年1月读书报告
微软(中国)CTO韦青:如何从别人的传记中学到对自己有益的知识
适合春节假期看的书——2025蛇年春节书单推荐
如何高效对接自媒体大V,让你的品牌迅速破圈传播

评论(1)

  1. 胡斌事件视频中,胡曾说“中国想要成为一个大国,还差的很远”。的确,起码在意识形态、价值观等方面,现状已超出了当初设计者的设计范围。
    克林顿当年因为莱温斯基一事的密云层层揭开差点做不成总统;国人在此问题上无非是端着架子看热闹而已。
    实话无处说,假话满天飞!实在为此种“炒作”感到悲哀!

发布评论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