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篇好文字

2014-06-06 1,997 0

2记得上大学那会儿,宿舍里流行听Walkman,最常听的磁带是晚饭后在大学门口地摊上买的混装合集,尤其是《一人一首成名曲》系列,简直是磁带界的红宝书,人手一盒百听不厌。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没办法download免费的MP3,一张张的专辑买下来,对于我等穷学生来说的确是很大的开销。况且那个时候歌王歌神歌霸级的人物真真的人才辈出,周华健、张信哲、陈淑桦、梁咏琪、林忆莲……每个人的成名曲都是百听不厌的。于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一人一首成名曲》系列是我们能够在最经济实惠的情况下欣赏尽可能多知名歌手作品的最佳途径,也是最难忘的体验,直到现在不能忘怀。

成立于2006年的沙龙,抱着“认真的玩一件事情”的心态,经过八年多的发展,已经邀请了两百多位成员,发表了一万七千篇原创文章。既然当初把“分享·影响”的口号喊出去了,就一直想着怎么向更多人的推荐沙龙,推荐沙龙里优秀的文字和文字背后优秀的作者,这个时候我就想起来当年的《一人一首成名曲》这种模式来,精选沙龙每位成员的优秀作品,通过集结汇总的方式推荐展示,这是对“分享·影响”最好的诠释,也是对沙龙最好的宣传。

接下来面临的就是具体展现形式了。正好今年沙龙的微信公共号(订阅号:imediacomcn)开通后,每天向订户推送一篇沙龙成员发表过的文章。刚一推出,就获得很多关注,加了不少订户,以至于不少很久不在沙龙发表文章的成员,文章被推荐后,又激发了创作发表的欲望,重回沙龙发帖。更可喜的是,很多多年前的优秀作品,经过微信的传播,竟然焕发了“第二春”,再一次让更多的读者阅读到,引起反响。经过前期精心准备,从一开始,就把在微信公共号里发表的每一篇文章进行编号,一方面便于查阅过往推荐,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出版这本小册子做文稿准备。

按照计划,每推荐50篇,大概在十万字左右,就成册一本。这是一笔不小的工作量,包括选稿、微信内容编排推送、书籍排版、修订等等,选稿是准备陆续邀请沙龙成员,每人从一万七千篇文库里推选五十篇,前两轮分别邀请了于继勇和鲁燕,感谢他们万里挑一的辛苦;微信的编排和书籍排版修订工作要感谢同事朱超、朱德俊对我的协助,他们牺牲了很多业余时间帮我完成大量的烦琐工作;在微信公共号推送和结集成册的过程中还要感谢常河、杨小凡、段海、凌琪、谢泽、章玉政、陶妍妍、葛怡然、李筱懿、高健健、戴玮、高玲玲等等(真的很多人,遗漏掉的要先声抱歉)很多沙龙成员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不管是选稿的角度、微信号的运维、书册的建议还是再回沙龙,都让我觉得做这件事情越来越符合沙龙“分享·影响”的口号了。因此,尽管工作量很大,还是挤时间做了下来,毕竟从很久以前,把沙龙优秀文章印成铅字,就是我和沙龙另外一位创始人于继勇的心愿,所以托微信公共号整理推送文章之便利,终把此事盼到了眉目。

我有个观点,成立了八年的沙龙,它的价值已经不仅仅在于圈子了,更在于两百多位作者一万七千篇文章所形成的以时间轴为顺序的这个城市的话题、文化、精神的沉淀和积累。你会发现,沙龙历史上的今天所发表的文章,浓缩了当时这个城市新锐的年轻人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在做什么。这非常有意思,如果再积累下去,会越来越像一个文献博物馆吧。所以当你再打开公共知青沙龙网站的时候,在显要的位置“那年今天”会推荐你认识一直在成长的诸多沙龙成员,会告诉你很多发生在那个时候好玩的事儿。

微博微信时代,“快、碎、浅”是三宗罪,不管是阅读,还是思考,还是写字,都深受其害。沙龙至成立以来就一直坚守着一个理想,让有趣的一伙人,互相鼓励着,多读些书,多写些字,多思些事。之前因此,大家都收获颇丰,有不少人开了专栏、出了书,相信之后这三件事的倡导,也一定会让我们更加获益的。这我想也是为什么沙龙能坚持多年一直未散的原因之一吧。所以,沙龙会不定期的把“年度阅读史”、“一个人十本书”、“沙龙接龙”、“沙龙丛书”、“沙龙人文讲座”、“沙龙观影会”、“沙龙雅集”等等活动继续做下去。也欢迎更多的朋友加入到沙龙里来,和我们一起认真的玩好这些事情。

话不多说,后面就是沙龙丛书第一辑的五十篇美文,敬请享受阅读的快乐吧。

PS:本文为《公共知青沙龙·第一辑》序

相关文章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应对当下挑战——《朱镕基讲话实录》阅读推荐
煌煌百万字,写尽了人性中的“善与恶”!——《伊甸之东》阅读推荐
日元贬值带来的经济警钟:中国会重蹈覆辙吗?
人生的选择如何定义我们现实的生活——《人生复本》推荐阅读
历史偶然:康熙红票背后的中国近代科学文化的抉择与歧途
汉武帝为何决意亲手杀子害妻?——《巫蛊乱长安》阅读推荐

发布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